美文精选网(www.meiwenjx.com),倾力打造互联网精彩美文阅读网站!
我要投稿
当前位置: > 人生感悟 > 青春感悟 > 正文

不期待就能幸福?不你做不到……也不必那么做

网友推荐的空间 作者:网友推荐 [我的文集]   在会员中心“我的主页”查看我的最新动态   我要投稿
来源:美文精选网 时间:2022-11-29 20:24 阅读:次    作品点评
很久没有在雨中漫步了。
 
 
 
这次下雨,来得正是时候。前一天高温达到了30度,而这一天却一下子又回到了10几度。
 
 
 
这样的天气变化,正是会让人体会深刻。
 
 
 
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事情,是我们所无法掌控的。比如气温。
 
 
 
难道它会因为我们怕冷,就稍稍温和一些,好让我们不那么狼狈吗?难道它会因为我们来不及翻找换季衣物,就停下来等等我们,好让我们跟上它的脚步吗?
 
 
 
并不会。但是不会有人责怪天气,更不会有人会因为它如此变化莫测就感到受伤害。
 
 
 
当然,我说的是正常情况下。也有少数情况,人们会发自内心地咒骂天气,甚至被天气变化弄得神经错乱。我理解他们,总是需要靠天气谋生的,比如渔民。
 
 
 
那么为什么我们却会因为父母对待我们不温和、或者脾气多变,而陷入郁郁寡欢,甚至痛不欲生呢?
 
 
 
我感觉自己可能打开了一个超级招骂的话题。不过反正总要有人来聊聊这类话题嘛,如果你不怕被骂,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,加入我们的讨论。
 
 
 
我知道多数人都有着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,有很多陷在那个“父母不爱我”、“我一定不招人喜爱”、“我是个麻烦”,或者“我很蠢”、“我没有价值”等假象里面。
 
 
 
好一点的,他们有时候能够清楚自己是有好的一面、也有人喜欢自己,但是一旦带着强烈熟悉味道的刺激出现的时候,他们的创伤就被激活了。那些不好的感受就会跳出来占据他们的头脑和理智,把他们的意识搅得一团糟,然后陷入过去的痛苦体验中。
 
 
 
他们需要非常艰难的挣扎、自我抗争,或者他人的援手,才能够从那些泥潭里面跳脱出来。
 
 
 
当然过程中常常会失败,被创伤反应裹挟。有时候为了对抗那些糟糕的体验,也会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,好让自己暂时缓一口气。
 
 
 
弗洛伊德将这类人划归在神经症范围里面。大致来说,就是说他们有很强烈的内在冲突,一方面他们的理智是比较系统高功能的,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也是很丰富深刻的。当这两方面存在分歧的时候,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发生内战,直到一方将另一方打败(或者暂时制衡),然后获得某种程度的和谐稳定。
 
 
 
在这种不断的循环反复过程中,多数人的精神世界会逐渐建立起真正的和谐制度——要么某一方通过努力实力大大超过了另一方,使这另一方绝无反抗之力;要么双方各自学会了妥协,在相互体谅中共同走向繁荣富强。
 
 
 
这些冲突与发展的过程中,假如能够从外界得到一些恰如其分的帮助,那么对个体的幸福体验来说自然是非常好的。不过往往有时候环境中未必能够恰好出现这样的助力,就像降温突发的时候,我们总是找不到刚收起来的羽绒服一样。
 
 
 
所以也会有些人情况更糟糕一些,他们甚至没有能力去区分现实与感受。他们觉得感受就是现实:父母不爱我,就是我不值得爱;我很蠢,就是我不配活着;我没有价值,就是活着也没意义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为什么会这样呢?我是说,为什么人们不会因为大自然的残酷而自我攻击,却会因为父母的疏忽而从情感上自我虐待呢?
 
 
 
难道是因为,无论我们感受如何,大自然并不会因此而产生任何改变——而父母却有更加灵活的可塑性?
 
 
 
这也就是说,大自然并不会因为你怎么想而做出任何安慰你或者迎合你的调整。人家根本,就,不,care,你。
 
 
 
而父母则不同,他们有时候会因为你的状态,而去做些什么,改变你的感受,或者,改变他们自己的感受。
 
 
 
再简单点说,就是我们对大自然无可奈何,但对父母可以有所期待。
 
 
 
嗯?听起来有些欺软怕硬,哈?
 
 
 
我觉得,肯定有人明白我想说什么了。对那些我们无论怎么期待都不会获得回报的客体,我们根本不会去浪费情感(我们又不傻)。而那些“有机可乘”的客体,我们就难免跃跃欲试、伺机而动(而且我们相当精明)。
 
 
 
而爸爸妈妈们,简直就是这类可供我们“围猎”的绝好目标。
 
 
 
一方面他们天生自带道德光环,不是伟大的母爱、父爱如山么,那谁又不想要慈母、山父呢?——你不是?那你不合格哦!你不是个好爸妈,你对不起我。。。我我我,我好可怜哪!快看这个爸妈对我不好,他们都不肯为我付出哦!我太惨了!
 
 
 
现成儿的道德绑架,随手拈来,毫不费力。
 
 
 
我就使用过。嘿嘿。我猜你们也用过。
 
 
 
然后,再进一步,你就很娴熟地把这根道德的绳索或者鞭子,捆绑或者抽打在自己身上——我居然对孩子发火儿了,我不是个好妈妈!天哪,我不想陪孩子玩儿,我想自己玩儿去,我真是个没有责任心的妈妈!完了完了,刚刚我好像忽略孩子了,会不会给他留下创伤……
 
 
 
哎,不能提这些过往经历,一提起来都是罪孽深重、万死不辞的噩梦。
 
 
 
好在梦已醒了。(插播一条小广告:要把自己从坏妈妈的耻辱架上解救出来,可能需要两年的咨询、1-3万咨询费、一位靠谱的咨询师和你自己顽强不懈的努力)
 
 
 
另一方面,最好控制的人总是最在乎你的人,对吧?当我们发觉父母似乎好像总是有那么一些爱我们的,我们也就有了一些期待的资本。因为借着他们对我们的爱,无论我们有什么期待,他们总不会坐视不管的——
 
 
 
有时他们会立刻满足我们,有时会延迟一段时间再满足我们,有时会稍微满足一点。就算没有满足我们,至少他们会内疚,而内疚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其他方面补偿我们。
 
 
 
所以无论怎么看,对一个爱我们的人抱有期待,好像都是一件比较划算的事情。
 
 
 
那么我要推出最后的终极结论了——
 
 
 
请注意,一位上学的时候逻辑学不及格、补考后勉强通过的心理学爱好者认为:假如您忍不住对某人、某组织、某团体有所期待,那么事实上那个人、或者那个组织或团体,他们正在爱着您。
 
 
 
哪怕只有一丢丢。
 
 
 
 
 
 
文字:原创
    美文精选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