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畏难情绪是孩子普遍的问题。为什们会有畏难情绪?原因是多样的,存在个体差异。这里分享几种情况
孩子有完美思维,怕自己表现不好,这是佷普遍的一个原因。一般是碰到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孩子,容易产生畏难情绪。担心自己出丑,怕表现不好,遭到同学的嘲笑。这是典型的完美思维,需要解决的是心理顾虑问题。针对这种情况,更多需要父母的肯定和鼓励。引导孩子回忆曾经成功的案例。“宝贝,我听老师说,你在学校的时候表现佷好啊。只要像上次一样发挥就行” 鼓励孩子勇敢地迈出去。
事情复杂,步骤太多。孩子找不到达到终点的路径。这种情况,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经受挫折。那么,应该怎么办呢?首先,让孩子描述困难,根据他的描述确定孩子的现状。然后,帮助孩子分解步骤,明确告诉孩子第一步做什么,第二步做什么?举个例子,孩子不会画小仙女。告诉孩子第一步,画头发,第二步,画脸,第三步,画眼睛。。。通过分解步骤,找到孩子的难点,针对这个进行刻意练习。这个过程中,经典的语言是这样的“你还能想到更好的办法吗” 鼓励孩子不段探索,打磨每一个步骤。
当然实际情况更复杂,既有主观上的完美思维,又要客观上的步骤过多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都可以让孩子描写困难,根据孩子的描述确定难点在哪里?
这个确定之后,才能帮助孩子从恐慌区到学习区。这里,解释一下。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特点,孩子学习有三个区域。舒适区,学习区,恐慌区。翻译过来是这样的,题目简单就是舒适区,奥数题就是恐慌区,跳一跳够得着的就是学习区。克服畏难情绪的目的就是,让孩子处于学习区。
家长千万别大意。即使孩子处于学习区,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帮助孩子。
首先,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,每天小批量的分散练习是最有助于孩子记忆的。
其次,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,给孩子具体及时的反馈。每一个点滴的进步,都需要我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。
解决孩子畏难情绪问题,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和细致。不要用我们的眼光来定义困难。正确把握孩子畏难情绪的原因,是我们解决问题第一步。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