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对于潜水有过各种想象。在那个世界里,有美人鱼、有色彩斑斓的珊瑚、有形态各异的海鱼。
现实世界的潜水有很多的无聊、有漫长的等待、有面无表情的服务人员、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收费。
首先是更换潜水服。你面对的是眼神空洞、没有热情的服务员。你如果多问几个问题,她肯定管你收取费用。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特色,凡是人多的景区,服务员普遍是这个表情。服务员的冷漠想起了我对上海的印象。那个时候,我的结论是,经济越发达,人们越冷漠。后来去了东京,这个观点被我修正了。原来还是有经济发达的地方,服务员可以做到永远热情、永远微笑、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你的问题。
在此期间,有个年轻的解说员,嘱咐我们潜水的注意事项。坦白说,我觉得她表达能力很糟糕。这个糟糕不是指她说话不流畅,不清楚。她的硬伤在于,她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接受能力。没有重点,没有停顿,更没有微笑。听完之后,你还是一脸懵。
最无语的是莫名其妙的收费。等你换好衣服之后,竟然还有收取30块的存储费用。
接下来,是坐快艇去潜水区。等候区有一个小姐姐很漂亮,虽然带着口罩,戴着遮阳帽,但还是掩盖不了她漂亮的颜值。不过,这又是一个生无可恋的服务员。青春靓丽的她做的是冷漠、没有成就感的工作。写到这里的时候,我突然佩服海底捞的伟大。同样面对这么多人流,她们却可以做到,热情微笑、细致周到。为什么差距这么大?
我觉得还是企业文化不一样。海底捞给了服务员,有尊严的生活,有面子的物质条件。服务员以海底捞为荣耀,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。坊间有一个故事,海底捞刚开始开业的时候,被隔壁的老板欺负,服务员被人泼了热水。张勇气不过,找人揍了那个老板。老板如此仗义,做员工得自然也不会怠工。
坐着快艇,大约十几分钟,我们就到了潜水区。在下水之前,需要做一个简单的等级,二次确认你是什么级别的玩家?说白了,就是你花了多少钱?方便他看人下菜碟。他的工作态度,跟领导差不多。“来,坐 来,签名,登记手机号。来,过来,坐这里” 多说一个字,都是在浪费他的唾沫。我内心的台词是这样,你TM的想站着把钱挣了,高高在上地把钱挣了,你怎么不去死呢?
哈哈 内心都开始骂人了。客观地说,他们的服务态度太差了。跟海底捞差的太多了。一个是芝麻,一个是西瓜。简直了,差了N个数量级。如果没有人提醒我,我都忘记了,这是海南三亚,黑龙江三亚市,北方人民冬天的集散中心。这么出名 的景点,服务质量实在堪忧。
稍微热情一点的是,潜水教练。他们在海里围成一圈,等待我们下海。那个场面特别搞笑,让我想起了我做咨询师的时候,排队接待家长的场景。
他们清一色是男性,女性教练应该干不了这活。他们长年累月泡在海里,忍受着太阳的暴晒,皮肤很黑,扫一圈过去,一个比一个黑。
在正式潜水之前,我被戴上了一个吸氧面罩。刚开始的5分钟,非常难受,呼吸急促,不适应这种呼吸方式。再加上整个脸被密封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。
虽然教练给了我一段适应的时间,但是前5分钟,其实还是蛮难受的,我都想退票上岸不想玩了。5分钟之后,我适应了面罩呼吸,找到了呼吸的节奏。于是,不再紧张,开始放松下来。享受海底世界。
海水很蓝,非常蓝。那种蓝色,我在阿凡达的电影里面见过,非常震撼。在教练的辅助下,我一点点下沉。海水很清澈,有很多鱼围在你眼前。我查了半天也不知道那种鱼的名字。当你放松下来,沉浸在海底世界的时候。那种感觉特别像小时候外婆的拥抱。
下潜到一半的时候,因为压力的作用,耳朵出现不适。我本来想调整下节奏,先吸气,再捏鼻子,然后从耳朵出气,用来缓冲水压。那个教练,特别没有眼力劲,把我摁在一块莫名其妙的石头上面,各种拍照。一会单手比心、一会竖大拇指、一会双手交叉抱胸、一会双手打开、一会双手比心。最搞笑的是,那个双手比心动作,我从来没有摆过,那个教练在我面前摆了三遍,才把我教明白。我心理在想,你到底是干嘛的?是潜水教练,还是婚纱摄影,怎么对拍照有执念?
其实不是他们对拍照有执念,而是拍照有钱。全套水下照片,一个人198元。这就是我说的莫名其妙的消费。
没有了拍照的骚扰,耳朵也适应了水压,剩余的时间很愉悦。我开始尝试用脚蹼使劲,用双手划水。看着眼前的小鱼,成群结队在你面前穿过,还有一团团毛茸茸的珊瑚。有那么一瞬间,我在想,如果是自由潜水,体验感会更愉悦。潜水确实是一项非常享受的运动,可惜了,目前潜水运动还是局限于小众人群。大部分人还是只能体验 ,想把它作为一项运动,还是奢侈。
虽然想象和现实之间有差距,但还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着对未来的想象,对未来色彩斑斓的想象,它是指引你行动的灯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