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人们习惯性看到“有”,不容易看到“无”,一首乐曲,只有各种弹奏的声音,而没有声音静止的间隙,就只是嘈声。
2. 想法只是想法,就能心平气和的讨论;想法变成“我的想法”,就容易与人争执,不能客观面对。
3. 人们常常只会意识到自身言论的外在影响,难以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内在影响。
4. 你需要按你想的去生活,否则,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。
5. 人有无限联想的能力,是祝福也是诅咒。如果没有觉察,很多时候是诅咒。
6. 正是我们对自身秩序感的需求,抑制了我们对无序的世界更广泛的适应性。
7. 常听人说“活在当下”,怎么活在当下呢?人什么时候从思想和情绪中跳出来,什么时候就回到当下。思想和情绪把你从当下带走了,你还以为那就是当下。
8. 如果你把一切看作是提醒,生活处处有启迪;如果你把一切看作是评价,你与死人无异。因为只有死人,才可以盖棺论定。
9. 什么是自卑感?面对一种不常见的水果,没有自卑感的人,会坦然请教别人该怎么吃;但有自卑感的人,会全程坐立不安,装作不经意地偷瞄别人的吃法,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。
10. 感性地体验生活,然后做一个理性的人。
11. 说什么不重要,怎么说才重要,什么时候说更重要。
12. 没有知行合一的思想传播,都是耍流氓。
13. 理论不是用来指导行动,它是用来解释行动的,指导行动的往往是情绪和欲望。
14. 如何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?我们面对的永远只是当时当地的事情,从不直接面对对方习性的问题。对对方习性的想法和认知,既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助力,也是阻力。
15. 人看自己看到的是心,看别人看的是事。所以不要以己心度人,要从人的言行中理解人。
16. 不要为了人际关系,逼着自己做好人。要做一个经常做好事的“坏人”,而不是一个不能做“坏事”的好人。
17. 当人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时,他也无法面对真实的别人。
18. 不要动辄说感恩,那不过是在说一句感谢,感恩首先是要有能感受到恩情的能力,而感受力是你自己的事情。
19. 怎样算是替他人着想,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。在一类人看来,这意味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性,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;在另一类人看来,这意味着乐于助人,异乎寻常的热心肠。两类人的差异源于个性和观念的不同,他们待人也同样是不同的。
20.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,就是克制自己要去纠正别人想法的欲望。
21. 不要考验人性,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。人性是相通的,但人是立体的。
22. 阻挡各种声音出现的人,不是蠢就是恶。
23. 德,律己者为德,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。
